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与生活 > 花卉养生 >

红花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来源:那花园
】 2012-12-05 09:15
[摘要]红花性温,味辛,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红花

  药物信息

  红花Honghua

  【中药材学名】 Flos Carthami。(英)Safflower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主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

  【采收】 夏收开花,花色由黄转为鲜红时采摘。阴干或微火烘干。

  【商品名】 杜红花:产于浙江宁波者。质佳。

  怀红花:又名淮红花。产于河南温县、沁阳、武陟、孟县一带(旧时怀庆府)者。质亦佳。

  散红花:产于河南商丘一带者。质亦佳。

  大散红花:产于山东者。

  川红花:产于四川者。

  南红花:产于我国南方者(一说指产于四川南充者)。

  西红花:产于陕西者。

  云红花:产于云南者。

  以上均以花色红黄、鲜艳、干燥、质柔软者为佳。

  红花饼:又名片红花。为红花趁鲜捣泥,摊成薄片状,晒干入药者。

  药理功效

  性温,味辛,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药材性状】 花多聚集成不规则的团块。红色或红黄色。单个花长约1.5cm。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线形,长5~7mm。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色。柱头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具特异香气,味微苦。用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养血和血宜少用;活血祛瘀宜多用。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食疗作用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

  气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中毒反应

  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或胃肠出血,腹部绞痛,妇女月经过多。主要与红花对肠管及子宫有兴奋作用有关。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少数病人出现头晕、皮疹和一过性寻麻疹等。与红花对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和过敏反应有关。红花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误用,二是用量过大。因此临床上对孕妇应忌用,有溃疡病及出血性疾病者应慎用用量(煎服)不宜大,以3~9g为宜。

  【用药禁忌】 孕妇慎用。

  【考 证】:出自《本草图经》:“红蓝花,即红花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汇,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本草述钩元》:“红蓝花,养血水煎,破血酒煮。”

  文献考证

  1.出自《本草图经》:红蓝花,即红花也。今处处有之。人家场圃所种,冬而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下作梂汇,多刺,花蕊出梂上,圃人承露采之,采已复出,至尽而罢。梂中结实,白颗,如小豆大。其花暴干以染真红,及作燕脂。主产后血病为胜。其实亦同。叶颇似蓝,故有蓝名。

  2.《本草述钩元》:红蓝花,养血水煎,破血酒煮。

  各家论述

  1.《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2.《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3.《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4.《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5.《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6.《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7.《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

  8.《本草经疏》:红蓝花,乃行血之要药。其主产后血晕口噤者,缘恶血不下,逆上冲心,故神昏而晕及口噤,入心入肝,使恶血下行,则晕与口噤自止。腹内绞痛,由于恶血不尽,胎死腹中,非行血活血则不下;瘀行则血活,故能止绞痛,下死胎也。红蓝花本行血之药也,血晕解、留滞行,即止,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毙。

  9.《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 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

  10.《药品化义》:红花,善通利经脉,为血中气药,能泻而又能补,各有妙义。若多用三、四钱,则过于辛温,使血走散。同苏木逐瘀血,合肉桂通经闭,佐归、芍治遍身或胸腹血气刺痛,此其行导而活血也。若少用七、八分,以疏肝气,以助血海,大补血虚,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用二、三分,入心以配心血,解散心经邪火,令血调和,此其滋养而生血也;分量多寡之义,岂浅鲜哉。

  药方选录

  1.红蓝花酒方(《金匮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气止痛之功。

  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养血,活血,逐瘀。

  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等症。

  4.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头昏,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

  5.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7.治赤游肿半身红 渐渐展引不止:以红蓝花末 醋调敷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8.治聤耳 累年脓水不绝 臭秽:红花一分 白矾一两(烧灰)。上件药 细研为末 每用少许 纳耳中。

  9.治咽喉闭塞不通 须臾欲死:取红蓝花 捣绞取汁一升 渐渐服 以瘥为度.如冬月无湿花 可浸干者 浓绞取汁 如前服之。(14~15方出自《圣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