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文化 > 花卉美学 >

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态

】 2012-12-05 10:22
[摘要]食花曾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花——一种物质文化

  1、花卉食品

  食花曾经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就留下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神农百草经》说:“菊服之轻身耐老”。可见,古人早已把菊花当做食品了。民间用花做菜蔬和食品非常广泛,清代《养小录》中还专立“餐芳谱”一章,分叙了二十多种鲜花食品的制法。中国古代寺庙、庵观将四时鲜花采摘下来,用以制作素馔斋芳(图1)的更是不胜枚举。如据《清稗类钞》等书记载:当时江南的一些寺院,如南京的鸡鸣寺、镇江的定慧寺、苏州的寒山寺、杭州的烟霞洞等,素食中就有用菊花、玉兰花、荷花等入馔的。由于花卉食品芳馨适口,隽永异常,所以有的花卉菜肴曾经传入皇宫。如爱新觉罗·浩(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的夫人)在其所著《食在宫廷》一书中,就专门记述中国宫廷菜肴中专门有“花卉鲜果菜”一类。

  现在民间常见的花卉入馔也还有不少,油菜花、韭菜花、洋槐花等在一些地区还成为家常菜。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目前已知各族群众常吃的花有一百多种。如杜鹃花,云南有三百一十个品种或变种,目前已知其中十六种可食。除了以花作菜,花还可以当食品的原料和佐料,如清香的桂花(图2)、玫瑰花是糖果糕点的重要原料或佐料。

  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呼声的日益高涨,世人倡导“自然食物”、“绿色食物”的风气愈盛。而且经科学分析,人们发现花卉、特别是花粉中含有丰富的人体生命所不可缺少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是目前任何一种天然食物所不可比拟的。花粉中还含有多种类型的糖、脂肪、无机盐、微量元素、各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某些延迟人体组织衰老的激素和抗菌素等。可见,花粉(包含在花朵之中)是人类机体生存的完全营养源。正因为如此,花卉食品和花粉产品,作为具有全营养价值的天然食品,才受到普遍欢迎。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已开始进行系统地整理、开发、研制花卉食品。1989年,还在日本召开了第一次亚洲食花文化国际讨论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食花——这朵神奇的人类文明之花,将会再度盛开。

  2、花卉养身

  (1)、花卉入药

  在中国丰富的花卉资源中,有许多种类具有多种多样的药用价值,可以防病治病。一些已被历代医药学家收载于医药典籍中,一些已被列为常用中草药;但是也还有相当多的花卉入药良方散于民间,或分载于有关医药书刊中。例如菊花(图3)的花、根、苗、叶可入药。花、根、苗性良,味甘、苦。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主治头痛、眩晕、风火赤眼、心胸烦热、疔疮、肿毒。根利水。主治疔肿。苗清肝明目。主治头风眩晕、目翳。叶去烦热,明目,利五脏。主治疔疮、痈疽、头风、目眩、赤眼、泪出。

  (2)、香花疗法

  在祖国传统的医学宝库里,香花疗法是中医养生学和中医康复学上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与中医药学上以花卉入药而防病治病的途径不一样,它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园,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它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园艺疗法”(图4)(Horticultural Therapy)颇为相近。

  尽管“香花疗法“这一术语对不少中国人来说还很陌生,有关的记载和应用的历史却相当悠久。早在嵇康(二二四至二六三年)的《养生论》中,就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的说法,可见那时人们已认识到不同的香花作用于人的神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香花疗法的处方比较齐全,适应症甚广。例如:解郁方、宁神方、益智方、散寒方、清热方、止血方、散血方、醒酒方等。

  据中医康复学家研究,鲜花的康复作用,主要是通过花的色、气、形、时而作用于人的身心的。如牡丹、芍药之娇颜丽色,引人热烈、动情、欢心之感,此为色之所用;薰衣草的气味对神经性心跳有一定的疗效,此为气之所用;莲花出淤泥,其形纯洁不染,此为形之所用;斗寒吐艳,送走严冬的红梅,激发了人的坚毅、勇敢、无畏和耐久的精神,此为时之所用。香花的种种品格特征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插花艺术

  时下流行的插花艺术(Flower Arranging)(图5),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古籍中,却很难找到这一词汇。因为中国古时插花多用瓶作器皿,所以,“瓶花之说”便成为今日的插花艺术、抑或日本“花道”的同义语了。

  中国的插花起源于佛前“供花”。唐代李延寿所撰《南史》中即记载:“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说明在隋唐以前的南朝时,插花便已被广泛应用于佛事活动中了,此后千百年来,无论庙宇、宫廷、住家的佛案上,都插鲜花供奉。真正的插花,在隋唐以后,才开始流行于皇宫贵族之家。宋代,插花风气更盛,民间和文人插花均十分普遍,还留下了许多有关插花的优美诗篇。如诗人杨万里有诗曰:“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徐浓不好了,青瓷瓶插紫薇花。”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插花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插花不仅普及民间,而且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关插花的专论专著也较多,如明朝的张谦德于1595年撰有《瓶花谱》一卷。

  中国传统插花的显著特点是花枝较少,选材时重视花枝的美妙姿态和精神风韵,喜用素雅高洁的花材,却并不像西方插花那样讲究花朵一定要丰满、硕大、色彩鲜艳。造型时讲究线条飘逸自然,构图多为不对称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过宾主、虚实、刚柔、疏密的对比与配合,轻描淡写,清雅绝俗,以体现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悉心追求诗情画意。

  推荐阅读:

  中国工艺美术中的花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