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园艺天地 > 盆景制作 >

盆景的起源与发展历史(2)

来源:那花园
】 2014-01-07 20:22
[摘要]上一页: 盆景的发展 盆景的发展: 据考证,唐太宗时,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中,有人手捧一块造型精美的假山石。另一人肩扛盆完整的山石盆景。(图1)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出建1:公元706年的章怀太子(唐高宗与武则天

  上一页:盆景的发展

  盆景的发展:

  据考证,唐太宗时,画家阎立本的《职贡图》中,有—人手捧一块造型精美的假山石。另一人肩扛”’盆完整的山石盆景。(图1)1972年陕西乾陵发掘出建1:公元706年的章怀太子(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子李贤>墓,基道的壁画中有两个子捧盆景的侍女,一名侍女于托盆景,中有假山、小树。另一名侍女捧莲瓣形盘,中有绿树、红果。从与人的比例来看。这两个盆景只有zo一30厘米。说明当时不论是树木盆景还是山石盆景已有较高的技艺水平。而且已经成为宫廷巾的重要陈设品。唐代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阶段,是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大批的文人雅士向往大自然.流连于山川田园之间。不少传址之作,包括诗词、游记、绘画等流传至今。这些记载,不仅反映厂唐代文人墨客对盆景有浓厚的兴趣。也为我们了解唐代盆景发展趋势提供了佐证。如庸代诗人李贺在《五粒小松歇》中有四句写道:

  蛇子蛇孙鳞婉婉,新香几粒洪崖饭。

  绿被绿叶浓满光,细来龙泻铰刀剪……松的枝干如蛇鳞豌蜒,看得出是采用“盘曲”的手法,而且“细来龙舅绞刀典”造就这种树形是使用了缚扎、倍剪技术的。

  冯资在<记事珠>中说:“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蒸.养以窍石,票年弥盛。”说明附石的草本花卉盆景在当时也是盛行的*诗人杜甫在《假山》一诗中写道:

  一匿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诗中描写一盆中有三峰,小中见大,意境深远绕,山林野超,尽收眼底。

  在西安中堡村出土的唐三彩砚。前面是砚池,后面群山环抱,高低错落,山水相映,融为一体,就是一幅石雕的山水盆景。

  也正是在中国经济繁荣的唐代,中国的文化,包括盆景艺术流传至日本。

  随着宋代文学、艺术和绘画的发展*名士辈出,苏拭、黄庭坚、陆游等,既是诗人,又是盆景艺术家。这一时期,园林建设有很大发展。当时,杭州已形成西湖十景,王公贵族在西湖的私家园林就有几十处。从诗人流传下来的大量诗词歌赋中,可以看出当时叠山理水风气之盛。如陆游的《假山小池》诗:“凿他容研水,昼石效遏岭。乌喜如相命,色惊忽自沉。风来先细颅,云泼作微阴。便恐桃源近,无人与共寻。”这一时期,由于叠石堆山盛行,对山石的研究已有了相当水平。湖北襄樊的大书法家米带就是研究山石的专家,他归纳山石必须具有“瘦、皱、漏、透”的特点方为上品。

  由十对山石的爱好和研究,在其影响下,山水盆景和附石盆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在方岳诗中有:“瓦盆犹带涧声寒,亦有诗情儿所间。抱石小龙鳞甲考,夜窗云气故班班。”就是对松石盆景的描绘,宋代的山水盆景已达到峰峦洞空,奇巧殊绝,又不失磅同气势的水平。苏拭有诗:“我家蜕蜀最高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干妈外,九华今在一壶中。”意即对五岭、九华都不用耽心在干里之外,只从盆中就可以饱览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诗情画意,尽在盆中。

  树木盆景的形式在宋代也得到了发展。从珍藏在故宫的宋代绘制的十八学士图中,可以看到对树木盆景的描绘,在矩形浅盆中种有6L枝古松,形态苍劲,悬根出土,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悬根式的栽植法。

  宋代制作盆景的材料并不拘泥于惯用种类。由于爱石的风气盛行,盆景用石的品种大大发展,在《云林石诺》中记载的观赏石品中就有116种。不止于此,甚至把形似山峰的木头视同假山陈列欣赏,最有代表性的是苏淘家令的鸟木假山,苏询曾为之作《木假山记》称:“中峰魁岸锯肆意气端重,若有U5R其旁之二峰。

  二蜂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发然无阿附意吁……”十分明确地记载这槽乌木假山是群峰式的。气势雄伟,形态逼真,毫不逊色于石质假山。可知制作盆景的材料,在宋代是有极大突破的。

  元代盆景从大型向小型过渡,称为“些子景”。即是小景的意思。从了鹤年为平江园上人赋些子景一诗中的“气吞渤路被盈扔,势压腔蜗石一拳”两句看,似海中波涛一般,其实只有一捧水;气势比山更大、实际只是拳头大的石头。可见元代的些子景的确是比较小的盆景了。盆景从大趋向于小,对交流和推广起了极大的作用。

  明代随着文化的发展,园林建设成为风尚。至今苏、抗一带的很多名园,多是明代时修建的。园林的发展必然影响到盆景的发展。这时关于园林、盆景的着作很多。如居隆所着《考架余事》中的“盆玩笺”,文震亨所着《长物志》中的“盆玩”都是有关盆景的专论,此外还有陆廷灿所着《南村随笔》等,说明盆景发展至明代已经有了系统地总结。其待点有三方面。

  其一,在创作意境上发展了以名画为兰本。《甫村随笔》中记载:“邑人朱三松摹仿名人间绘,择花树修剪,高不盈尺.而奇透苍古具饥龙百尺之势。”在《长物志》中也记载了摹仿马远之、刘松年等画家的名画,在实物中再现画中意境。

  其二,对盆景大小和风格已有不同见地。屠隆在《考架余事》中评论;“盆景以几案可贵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树中物也。”

  设文留字的观点不同,称“盆玩时尚以列几案者为第一,列庭檄中音次之。余持论则反之。”他认为根若龙蛇,个露束缚和锯截痕者是J:品。看来,他不赞成以盆景的小巧与否确定好坏,而应以树桩苍古、提根扎枝,长势良好、而定水平高低。

  其三,明代盆景讲究缚扎技术,所有盆景论着中部提及应如何蜗扎定形,使树形矮、曲、古。现在扬州保存的一盆宙枯,是叫代遗物,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干高二尺,树冠成云片状,看来是扬州盆景风格的鼻沮。

  到了清代,盆景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盆景技术的专着,如陈扶摇的《花镜》,苏灵的《盆景偶录》,刘蛮的《五石部》,李斗的《扬州画肪录》等相继问世。益景制作已向商品化发展了,正如《扬州画肪录》中所述乾隆时,扬州是“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

  苏州离幻和尚所制盆景,=盆价值百金。

  在盆景的造型上,古桩盆景大为流行,盛枫在《古风》中所叙:“木性本条达,山翁乃多事。三春截附枝。屈作回蛹势……携出白云来,朱f1持珍异。”这是利用山中被棍夫砍去主干后又萌发新芽的古校服枝,加工制作后成为朱门珍异的古桩盆景。光绪年间苏州的盆景专家胡炳章也是擅于利用梅花老干,只留疏枝粗根,制作枯干扎枝的盆景。

  除了发展盆景造型之外,在清代还强调了盆盎几架的使用,形成了一景二盆三几架的概念。《花镜》中提到;“近日吴下出一种仿云林山树画境,用长大白石盆或紫砂宜兴盆”把栓柏等树。倚山罪石而栽之”李符在则、重山》词中写:“红架方浇花楼达,绿松刚半尺,数抹攒,剧云根取石如拳……”都说明了当时对盆景的几架和盆钵是十分重视的。随着盆景的发展普及,益怀生产也向着专业化发展起来。

  封建王朝消亡之后,我国义陷入军阀混战祁帝国主义入侵。

  连年战乱.冈无十H,经济萧条,盆景事业受到抑制。但盆景艺术已经扎根于民间.这景爱好者制作盆景以自娱,因此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盆景化作。建国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盆景事业如附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各地形成的盆景地方风格和流派,如杨派、苏派、川派、岭南派、海派、微派等,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并系统地加以总结,提高和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和业余盆景艺术家。

  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盆景技艺日益棺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尤其是近十年的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题材广泛,意境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好作品。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盆景的形式愈来愈丰富。在树木盆景中出现了直干式、斜于式、悬崖式、临水式、露根式、枯干式和附石式盆景;在山水盆景中出现了孤峰式、偏重式、散置式和重叠式盆景。

  同时,还出现了新颖别致的接壁式盆景。在盆景的体形上,出现了大型和超大型山水盆景。随着盆景进入干家万户,微型盆景有FfR大发展,成为家庭盆景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再从盆景制作材料看,无论是树种或石种,愈来愈丰富多样。各地就地取材,制作盆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相关阅读:

  盆景造型技术常用的9种技法

  盆景的艺术之美要妙用“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