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界新闻 > 花卉资讯 >

渐行渐远的花香 苏州“三花”卖花之路越走越窄

】 2014-08-20 09:14
[摘要]近年来,除了旅游景点,七八月的苏州街头已很少能闻见“三花”的香味,卖花阿婆的叫卖声,成了很多市民对老苏州夏日辰光的记忆。

  “阿要买白兰花……”记忆里每到夏天,卖花阿姨阿婆们的叫卖声总会伴着茉莉花、白兰花的香味,萦绕在苏州大街小巷。白兰花、茉莉花、玳玳花,并称苏州“三花”,盛产于虎丘、长青一带,每年5月~8月开花,玳玳花期最早,白兰、茉莉稍晚。三种花形态各异,香气不一,盛夏时节,苏州人最喜佩戴白兰,馥郁芬芳的花香能够将忙碌一天的汗味与暑气一并解去。近年来,除了旅游景点,七八月的苏州街头已很少能闻见“三花”的香味,卖花阿婆的叫卖声,成了很多市民对老苏州夏日辰光的记忆。

  卖花大都集中在旅游景点

  游客赏花品味苏州气息

  “白兰花甜丝丝的,比香水好闻,看到就会买的。”老苏州王阿姨从卖花阿婆手里接过刚买的白兰花,挂在了胸口的扣子上。不光自己戴,王阿姨还给办公室的同事每人带了一档(一根铁丝串两朵)。王阿姨感叹:“要不是路过临顿路这里,如今想看到白兰花还真不容易。”

  卖花给王阿姨的是家住富强社区的刘阿婆。刘阿婆今年68岁,每天早上6:30坐公交车到苏州博物馆门口,一直卖白兰花、茉莉花到下午四五点。刘阿婆一般把茉莉花装在塑料的打包盒内,没有客人的时候就坐在阴凉处将它们串成手串。刘阿婆告诉记者,她一般一天能卖掉一整盒茉莉花,而白兰花基本上每天上午就能全部卖光。“很多都是住在附近的苏州阿姨过来买的。”刘阿婆说。

  王阿姨走后,刘阿婆的摊头前很快又迎来了一批游客。“妈妈,我们家门口也有这个花。”来自深圳的女孩小玉看到了卖花的阿婆,便不肯离开。“茉莉花我们家也种的呢。”“妈妈,为什么要把花串起来呢?”“奶奶讲的是什么话,我怎么听不懂?”……8岁大的小玉,蹲在一旁看刘阿婆做生意,很是好奇。“茉莉花、白兰花我们深圳都有,但是我觉得苏州人的手特别巧,普通的花朵也能变出花样,这么一串,就很有一种江南的气息。”小玉的妈妈也坐在一边石阶上,饶有兴趣地看着刘阿婆串手串,用她的话说,虽然听不懂苏州话,但是看着阿婆卖花,就能感受到苏州人的生活与文化。

  记者在平江路、东北街上看到很多年轻姑娘的胸口、手腕上都戴着白兰花和茉莉花,其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美女,从她们跟前走过,阵阵清香迎面而过。“小时候就特别喜欢,今天来逛园林就买了,而且没想到还是那么便宜呀!”90后的小徐高兴地伸出手,让记者也闻一闻茉莉花馥郁的芬芳。

  白兰花树在苏州濒临绝迹

  年轻人几乎不识玳玳花

  1982年出版的《苏州风物志》曾写道:“在夏秋季节,游罢归来,从山麓环山溪和山塘街一带走过,更可以闻到一股股馥郁的花香,望见一幢幢玻璃盖顶的花房,真是‘入目皆花影,放眼尽芳菲’,游虎丘处处闻花香,这也是一种乐趣。”

  “以前这里家家户户都种花,到了夏天花一波接一波地开,走在小道上处处都是花香。”白洋湾街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时,这样描述曾经的“三花”盛况。“但是,2004年后这样的景象就越来越少,尤其是近几年。”据介绍,2004年村民拆迁,住进了公寓楼,与过去前院后房相比,没有了种花树的空间,各家的花树卖的卖、荒的荒,已很难见到花树的踪影,花香也就随之消失。

  去年才搬到富强新苑的齐阿婆,搬迁之前家中有480株茉莉花,现在都已经处理掉了。齐阿婆告诉记者,480株根本不算多,过去村里养花的人家几乎每家都有这么多,以养花为生的花农更是有几十个花厢房,每年都需要雇人才能把花树照顾周全。

  “如果这里拆迁后老板不管了,苏州估计就没有本地白兰花了。”白洋湾新渔村“三花”基地的朱师傅惋惜地告诉记者,“现在苏州应该只有这里种白兰花的规模比较大了,有330棵左右。”朱师傅的话也得到了在苏州博物馆门口卖花的刘阿婆的证实,刘阿婆说:“茉莉花是我自己种的,白兰花是从浙江老板那里拿的。”刘阿婆还告诉记者,附近一带卖的白兰花大都不是苏州本地的。

  据介绍,每年霜降前,“三花”基地的师傅都要把花树移进暖房,次年清明再搬到户外,白兰花是三种花中进花房最早,出花房最晚的。“白兰花经不得冻,最娇贵。”曾经种花的齐阿婆也说,白兰花最难种,过去只有种植规模大的花农才会种,一般人家里只有茉莉花。

  而同为“三花”之一的玳玳花,名气本就没有白兰花、茉莉花那么大。“三花”基地的朱师傅带记者来到摆放玳玳花的院子里,由于过了花期,玳玳花早已凋谢,结起了青色似橘子的果实,朱师傅说那叫“玳玳球”。同去的街道工作人员说,对于玳玳花一直都只是听说,而它的果实更是不太了解。记者也在街上随机采访了十多位路人,其中只有3位四十多岁的苏州人能准确描述出玳玳花的样子,4名90后和00后甚至从没听说过玳玳花。

  价格低、卖花累可选职业多

  卖花之路越走越窄

  “白兰花一块钱一档(2朵),茉莉花三块钱一串,五块钱两串。”这是在东北街、平江路上卖花的基本价格。“一天下来赚50多块钱吧。”刘阿婆笑着告诉记者,“我是不用养家,这点钱就是留在自己身边用用。”

  而据卖了几十年花的陈阿婆回忆,十年前一档白兰花是5毛钱,也就是现在的一半。记者粗略算了一下,现在卖花每个月能有1500元左右收入,十年前若减去一半,则每月收入750元。参照苏州历年的最低工资标准,2004年,苏州最低工资每月620元,比当时卖花低了130元,而2014年苏州最低工资为每月1530元,比卖花收入要高出30元,且卖花收入是以一个月工作30天计算的。如此可见,靠卖花营生,毕竟辛苦,而且收入水平也越来越低。

  同时,如今农民进城,职业的选择也比过去更加多样化。富强社区的吴阿婆今年84岁,20多岁就开始卖花的她告诉记者,当初在村里,女人除了种田、卖花,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吴阿婆一边指着远处穿着保安制服的男子,一边对记者说:“那个是我儿子,他们现在不需要种花卖花了。”

  而谈起曾经卖花的日子,过去一起出去卖花的吴阿婆、陈阿婆、齐阿婆都不禁摇起了头。“那些都是苦日子啊!”齐阿婆今年70多岁,腿脚不是很利索,“以前卖花的时候一直坐在石阶上,受了寒气,现在大腿这里一直疼。”

  今年91岁高龄的陈阿婆是当年村里去常州卖花的领头人。据她回忆,那时的花都是从别的村里拿的,早晨3点多就要去取花,拿了过后要搭4点多的火车去常州,要第二天上午才能回来,晚上在常州都是露天睡在商场门口或者地下室。“那个时候还要防着别人偷东西,卖花真的跟讨饭没什么两样。说出来都觉得‘坍台’,现在的小孩儿谁还肯去做这样的生意。”

  用途变少、拆迁

  无人传承种花的人越来越少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苏州的白兰、玳玳、茉莉等花又被统称为茶花,主要用作窨茶。早在明代,苏州就有以花窨茶的手工业作坊,到了近代,茶花又被用来提炼香精,尤其是白兰花,花和叶都可作为白兰香型的原料。除此之外,茶花还可入药,用途十分广泛。据过去种花的人说,以前种了花都是卖给留园边上的茶厂,现在茶厂不来收购了,香精厂也不再来,“三花”仅剩观赏价值。

  记者电话咨询了留园茶厂,茶厂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茶厂已经不做花茶了,“种花的村子都被拆了,没花了,就不好做了。”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拆迁”被很多人提及。由于拆迁,原本种花的村子都变成了小区,不可能再有足够的空间种花树。同时,拆迁开发还改变了村民原本的生活模式,朱师傅回忆:“我们新渔村过去捕鱼、耕田、种花,现在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另外,朱师傅还告诉记者,种植“三花”需要一定技巧,浇水施肥都很有讲究,“今年肥料不够,白兰花开的就不如往年多,个头也不大。”一般花开三季,以第二季最多,每到花期,朱师傅和基地的其他几位师傅早晨4点多就要赶到院子采花,只有那个时候的花才最新鲜、最娇嫩,而且还要赶着时间将花卖给一早进城卖花的阿姨、阿婆。如果天气等条件都不错,每天能有十三、十四斤的产量,白兰花一斤大概200朵。当听到记者问是否还有年轻人会种花时,朱师傅无奈地摆了摆手,“也许过不了多久,这苏州‘三花’的香味,就真的只留在记忆里了。”

================关于那花园================

“那花园nahuayuan.com“是一个分享植物知识花卉图片及名称大全养花知识园艺设计以及插花艺术的网站。

【那花园 欢迎各位花友投稿 投稿邮箱:1508397361@qq.com】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