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产地、花色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菊花可分为白菊、滁菊、贡菊、杭菊等。
杭白菊
杭白菊又称甘菊,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经现代医药理证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强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等症。以菊汤沐浴,有去痒爽身、护肤美容的功能。
在菊花茶的种类中,杭白菊是最有名的菊花茶的种类之一。
国家分类标准:
特级:花型完整,花瓣厚实,花朵大小均匀;无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时间不到,造成不熟晒后边黑的花)、汤花(蒸制时锅中水过多,造成水烫花,晒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开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黄色泽均匀;汤色澄清,浅黄鲜亮清香,甘醇微苦。
一级: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较厚实,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汤花在5%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白,花蕊呈黄色;汤色澄清,浅黄清香,甘微苦。
二级: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汤花在7%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灰白,花蕊浅黄;汤色澄清、浅黄较清香,甘微苦。
滁菊

滁菊又名“白菊”、“甘菊”,是菊花中花瓣最紧密的一种。它花蕊金黄,花瓣晶莹玉白,素有“玉瓣金心”之美誉。
滁菊主要产于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滁菊偏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者可将滁菊、决明子代茶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菊花可作枕明目,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属肝阳上亢者可使用滁菊做成的药枕。
野菊花
野菊花又名山菊花、路边菊、野黄菊花等,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出产,野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路边。野菊之名始见于《日华子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有收载。野菊花呈类球形,黄绿色至棕黄色,气芳香,味苦。以色黄无梗、完整、气香、花未全开者为佳,而花完全开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气者,质次。
在菊花茶的种类中,野菊花具有很多的功效。
贡菊
贡菊也称“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又称徽菊。与杭菊、滁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盛产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的广大地域。主产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之间,盛产于休宁县兰田、南塘等地,其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品质优良,色、香、味、型集于一体,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著名特产,驰名中外。
饮用贡菊按外形、花色、花瓣、花蒂、气味等指标分为一级到三级:
一级为花朵大,圆形,白色,花瓣70%展开,花瓣密,花心淡黄色,均匀无散花,花蒂绿色, 气芳香,味甘苦,无杂质;
二级为花朵中等,圆形,白色, 10~20%的花朵花瓣展开超过70% ,花瓣较密、较均匀, 花蒂绿色, 气芳香,味甘苦,无杂质;
三级为花朵小,圆形,白色,20~30%的花朵花瓣展开超过70%,有散瓣,不均匀,花蒂大部分绿色,气芳香,味甘苦,杂质低于0.5%。
较不懂的人都会选择花朵白皙又大朵的菊花。其实又小又丑且颜色泛黄的菊花反而是上选。菊花茶其实不必再加茶叶,只将乾燥后的菊花,泡水或煮来喝就可以了。
正常的菊花茶泡水后的颜色应该是淡黄、透明的。其中,不同菊花也有所差别,杭白菊、京白菊泡出的水颜色一般为浅黄,而贡菊的颜色更深一些,偏绿。
菊花茶的功效:
白菊花——味甘、苦,功善平肝明目,清热力量稍弱,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眩晕耳鸣多用。
黄菊花——味苦、甘,疏风清热力量较强,外感风热表证之发热头痛多用。
野菊花——是一种同属近缘植物,其味甚苦,清热解毒力强,擅长治疗热毒壅聚之疔疮肿毒、乳痈(乳腺炎)等。

================关于那花园================
“那花园nahuayuan.com“是一个分享植物知识、花卉图片及名称大全、养花知识、园艺设计以及插花艺术的网站。 【那花园 欢迎各位花友投稿 投稿邮箱:1508397361@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