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园艺天地 > 盆景制作 >

川派盆景:一匮功盈尺 三峰意出群

来源:成都日报
】 2015-06-16 08:45
[摘要]清末民初,集艺术与技巧于一体的盆景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大致以地域区分的盆景各个流派已经形成特色,其中川派盆景是重要的一支。

川派盆景:一匮功盈尺 三峰意出群

  盆景,这种我们祖先因膜拜自然而创造的融合了中国哲学、书画的综合艺术,寄托着中国人纵情山水的理想,体现了中国文人的旨趣。王维、杜甫、苏轼、王十朋、陆游等都有吟咏盆景诗文,参与盆景制作,极大增加了盆景的文化内涵。

  成都与中国盆景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三国蜀后主刘禅、唐代章怀太子李贤都曾于成都制作盆景,带动成都盆景制作技艺和艺术水平。全国五大流派之一的川派盆景,深深植根于雄奇、秀美兼具的巴山蜀水,是勤劳的巴蜀人们的智慧结晶,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盆景在中国

  盆景,顾名思义,是在器皿内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表现自然景观并借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渊源于我们祖先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与中国的哲学、书画紧密相连,将技艺和艺术有机融合在盆钵之内,可以说是人的创造力的集中反映。

  盆景一词出现较晚,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文字记载是南宋王十朋诗作,但是其实盆景实物出现得非常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距今7000余年的新石器时期)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画面:一个圆盆中栽着6枝红花,盆下配有几架,形成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造型,被认为是现代盆景的前身。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唐代盆景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地步。故宫博物院藏唐阎立本《职贡图》,玲珑剔透的山石置于一浅盆中,与目前的山水盆景非常相似;陕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唐人冯贽《记事珠》载:“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王维(701-761年),748年辞官,隐居蓝田辋川,相地造园,将山石与幽兰配置一起作成盆景。

  宋代,盆景艺术进一步发展,逐渐发展为“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两个主要类别,出现了盆景专著北宋杜绾《云林石谱》、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等,而文人士大夫的广泛参与使得盆景的文化意味进一步提升。

  南宋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的王十朋(1112—1171年)是中国盆景发展历史中重要的文人,他在家筑园,栽植花木,创作盆景,有着丰富的盆景制作实践,创作了近40首专门咏颂花木盆景山石的诗文:如文《岩松记》是我国盆景史上最早描述树石式盆景的经典文献,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还具有欣赏、鉴赏盆景艺术作品的思想价值。王十朋驳斥当时社会上一些人视盆景艺术为“玩物”的浅薄观念,极大提升了盆景的地位,使得盆景艺术开始向文人诗情画意清淡高雅方向发展。

  另外,苏东坡、陆游也喜爱盆景,有佳作传世。苏子《双石》诗云:“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简直是痴态可掬。在《格物初谈》中记载:“芭蕉初发分种,油簪横穿其根的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控制芭蕉生长制作盆景的方法;再如陆游《假山拟宛陵先生体》:“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

  元代,盆景逐渐往“小”发展,注重盆景之品。主要以“岁寒三友”— 松、竹、梅为主,认为这是盆景中的高品。高僧韫上人,云游四方,出入名山大川,累积丰富,创作的“些子景”,即“小景”,将石木花草和小桥流水、茅屋等共同栽植盆中,虽盆只盈尺,却气吞渤澥,小中见大,别有洞天,在刘銮的《玉石瓠》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

  明、清时期盆景更加盛行。盆景著作更多,影响到世界。重要的盆景著作如明代屠降《考盘余录》一书中有篇“盆玩笺”;明末画家文震亨《长物志》的“盆玩篇”中,一、二卷有关庭园设计、造景,相当考究;王象晋《群芳谱》的“盆景”;清代陈淏子在《花镜》中的“种盆取景法”。清康熙年间,由诸升、王质、王概编绘的《芥子园画传》,于乾隆十三年(1784年)在日本译印出版,风靡日本,被绘画界奉为经典读物,影响日本盆景的发展。

  清末民初,集艺术与技巧于一体的盆景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大致以地域区分的盆景各个流派已经形成特色,其中川派盆景是重要的一支。

  川派盆景根植于巴山蜀水

  川派盆景是中国传统盆景五大流派之一,深深植根于雄奇秀美的巴山蜀水,以成都地区为代表的盆景制作技艺是川派盆景制作技艺的基础和核心。

  川派盆景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制作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早在蜀汉时期后主刘禅在成都修建安乐宫,在宫苑中栽树种草,在盆钵之中将他记忆里的奇峰危崖、古木苍松再现。还用石料、木板作成长短深浅各异的盆钵,栽以矮树并配上山石,在宫苑呈“八”字摆设。大臣商贾纷纷仿效,这种造景形式在成都流传开来。

  唐代受武则天猜忌的章怀太子李贤被贬成都,整日与花草盆景为伴,制作盆景为乐,其陵墓甬道现存树石盆景壁画。唐后期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期间,在成都新繁兴建东湖宅院,树石与花草盆景相映成趣。北宋杜绾在《云林石谱》中盛赞“西蜀石”……南宋王十朋有诗《剑南盆景》:“二公心古貌清癯,趣在林泉兴味疏。寸碧从来锦江远,九嶷分向西山居。山中丘壑如金谷,笔下波澜陋石渠。我有千峰藏雁荡,擎天一柱插空虚。”作者原序:“金华先生有奇石碧,远携来自蜀陈洪洲。……一家雁荡群峰错峙,皆几案间物。”作者与赠送自己盆景的两位好友都是深得盆景之趣的行家,对来自遥远锦江的奇石作成的盆景赞誉有加。

  明清时期,川派盆景的树桩蟠扎加工身法、技法已经基本定型,每年的青羊宫花木庙会促进了盆景制作技艺的交流提高。民国初年,蟠扎技艺相当成熟和完备,树桩盆景技艺提升到一个历史高度。

  相关阅读

  ·小盆景浓缩大景观 巧夺天工胜自然

 ================关于那花园================

“那花园nahuayuan.com“是一个分享植物知识花卉图片及名称大全养花知识园艺设计以及插花艺术的网站。

【那花园 欢迎各位花友投稿 投稿邮箱:15083973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