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Prunus mume | |
梅花,蔷薇科杏属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干紫褐色,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 | |
目录: |
|
◆百科名片 | |
◆形态特征 | |
◆栽培技术 | |
·光照 | |
· 施肥 | |
·浇水 | |
·土壤(介质) | |
·繁殖 | |
·修剪 | |
·病虫害 | |
◆药用价值 | |
◆生活应用 | |
◆梅花图片大全 |
中文学名: | 梅花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s |
拉丁名: | Prunus mume | 目: | 蔷薇目 Rosales |
别名: | 梅 | 科: | 蔷薇科 Rosaceae |
原产地: | 中国 | 属: | 杏属 Armeniaca |
形态特征: |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干紫褐色,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 |
梅(诗经)春梅(江苏南通),干枝梅(北京),酸梅,乌梅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干紫褐色,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
叶: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幼嫩时两面被短柔毛,成长时逐渐脱落,或仅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长1-2厘米,幼时具毛,老时脱落,常有腺体。叶色除美人梅为紫红色外,均为绿色。
花:先于叶开放,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大多有香味,花梗短,长约1-3毫米,常无毛。
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有时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
花有单瓣(5~7瓣,1层)、复瓣(8~14瓣,2层)、重瓣(>15瓣,3层或更多层),花瓣倒卵形,花色白色至粉红色;雄蕊短或稍长于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长于雄蕊。花态有蝶型、浅碗型、碗型、台阁型。花期冬春季,1~3月。
果:果实近球形,直径2-3厘米,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果期5-6月(在华北果期延至7-8月)。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苏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数品种,某些品种已在华北引种成功。日本和朝鲜也有。
梅花品种繁多,仅通过国际登录的品种即已达400多,按《梅花品种分类方案_陈俊愉2009》,梅花分为11个品种群:垂枝梅、宫粉梅、黄香梅、江梅、龙游梅、绿萼梅、美人梅、洒金梅(跳枝梅)、杏梅、玉碟梅、朱砂梅。
按观赏性分类:
(一)三大系:1、真梅系;2、杏梅系;3、樱李梅系。
(二)五大类:1、直枝梅类;2、垂枝梅类;3、龙游梅类;4、杏梅类;5、樱李梅类。
(三)19个型别:1、直枝梅类分品字梅型、小细梅型、江梅型、宫粉型、绿萼型、玉蝶型、朱砂型、黄香型、洒金型;2、垂枝梅类分粉花垂枝型、五宝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3、龙游梅类分玉蝶龙游型;4、杏梅类分单瓣杏梅型和春后型;5、樱李梅类分美人梅型。
梅花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其中宫粉梅最为普遍,花瓣粉红,花密而浓;玉蝶梅花瓣紫白;绿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垂枝型:新生枝自然斜垂或下垂,树冠伞状。
分类:
白碧垂枝梅型:花白色,萼绿色。新生枝黄绿色,自然斜垂或下垂。花开满垂枝,如珠帘翠幔。花碟形,花瓣5片,平展,白里透绿,色如碧玉。雄蕊多,散射,与瓣等长或略长。花萼5片,绿色,淡雅素净。
'双碧垂枝'梅型:小乔木,高不过2米,树干不粗,树皮紫褐色,较光滑,略具不规则纵驳纹。花枝略短粗,斜垂或下垂,树冠伞状。大枝斜出或平展,然后倾斜下垂;小枝半垂至全垂,中粗,黄绿色。
花1~2朵着生花枝,较繁密。花萼5片,少数6~7片,浅绿,平展。花梗短。花径24~26mm,较大;花态碟形;花瓣白色,带有极淡的犹如碧玉的黄绿色;复瓣或重瓣,14~24,常另有雄蕊变瓣1~2,较平展,瓣边全缘,顶端有时有凹缺;花心正常。雄蕊与瓣等长或略长,四射;花丝白,散射,稍弯曲,花药黄褐色。有清香。花期中,3月上旬至中旬,群花期较短,只有8~14天。
残雪垂枝梅型:树皮紫褐色,较光滑,略具不规则纵驳纹。枝条自然斜垂或下垂,树冠园伞形,树态潇洒飘逸。
花蕾卵形,淡肉粉色。花萼绿色,为绛紫色掩盖,5~8片,多数5片。花型浅碗型,较平展;花径23~29mm;花瓣雪白色,三轮,重瓣,15-23片,放大镜下可见晶莹剔透闪闪发光的微小颗粒,犹如残雪在融化,其名即由此来。雄蕊多,散射,花丝白色,花药黄褐色。花心常有雄蕊瓣化而成的飞花。 先叶开花,花期较早,群花期短,味甜香。
汉雪垂枝梅型:树皮紫褐色,较光滑,略具不规则纵驳纹,树冠伞状。花枝斜垂或下垂,花繁密,
花蕾卵形,淡肉粉色。 花萼5片,绿色,弥漫绛紫色。花型浅碗型,较平展;花径23~29mm;花瓣雪白色,三轮,重瓣,花心常有雄蕊瓣化而成的飞花。雄蕊多,散射,花丝白色,花药黄褐色。
粉花垂枝梅型:花红、粉色,单色。
新生无花枝细长,斜上,着花枝斜下或直垂,形成独立的伞状树冠。 花蕾粉红色,花萼绿色,弥漫绛紫色。复瓣或重瓣,粉红色。雄蕊多,花丝白色,花药黄色转棕黄色;花柱淡绿色。
五宝垂枝梅型:花红、粉色,复色。
骨红垂枝梅型:花紫红色。花枝直垂或斜垂,呈伞状树冠。小枝淡暗绿,半边洒淡褐色古铜晕,新生木质部淡暗紫色。花萼深绛紫色,花瓣深紫红色。雄蕊多,花丝直射,酒红色,花药红褐色。
宫粉梅群:枝自然斜出或直上。新生木质部白色、绿白色。花色一致,呈深红或浅之粉红。花复瓣或重瓣(8瓣或更多瓣,2层或更多层)。有梅香。
宫粉群品种多,栽培普遍,通常粉到紫红色,古人习惯将宫粉梅与朱砂梅统称为红梅。主要品种有大羽、扣瓣大红、老人美大红、小欧宫粉、复瓣小宫粉、粉皮宫粉、粉朱、粉羽、粉晕宫粉、蔡山宫粉、曹溪宫粉、川西小粉、重瓣粉口、台阁宫粉、傅粉、黄岩粉、虎丘晚粉、玉露宫粉、金殿粉、晚碗宫粉、清明晚粉、淡桃粉、龙潭粉、潮塘宫粉、重瓣粉朱、红艳宫粉、华南宫粉、华农宫粉、华农晚粉、徽州台粉、江砂宫粉、莲湖粉、莲湖淡粉、绿枝宫粉、泉州宫粉、雪海宫粉等。
分类:
重瓣粉口梅:早花品种,花寿较长;花蕾粉红色,萼绛紫色,中心多无孔。花径23~32毫米;花态浅碗型至碟形;花瓣淡粉色,复瓣或重瓣;有浓香。 雄蕊散射,花丝白色,花药黄色;花柱健壮,草绿色,有分枝。
大宫粉梅: 花枝斜上或直上,新生木质部淡绿白色。花期较早,花繁密。 花萼绛紫色,花碟形;花色浅粉或粉白色,复瓣;有浓香。雄蕊散射,花丝白色,花药黄色。
淡晕宫粉梅:花枝斜上或直上,新生木质部淡绿白色。 花蕾略扁圆形,淡米黄色,顶段有肉红晕。 花萼绛紫色,花浅碗型;花瓣多层,重瓣,层层紧叠;花色近白色,瓣端有极浅红紫晕;有甜香。雄蕊散射,花丝白色,花药黄色。
粉皮宫粉梅:花枝斜上或直上,新生木质部淡绿白色。花期早,着花极密,群花期长。花蕾深粉红色,花萼绛紫色。花浅碗型至碟形,花瓣多层,复瓣或重瓣。粉色,外层色深内层色浅。雄蕊多,散射,花丝白色,花药黄色;花柱1,草绿色,花柱头有短分枝,红褐色。
粉霞梅:花枝斜上或直上,新生木质部淡绿白色。花萼绛紫色,花粉色,复瓣。花丝粗细不等,排列不整。
宫春梅:花蕾卵圆形,浅粉红色,无孔。花萼绿色,弥漫绛紫色。 花碟型;重瓣;花瓣表面浅紫,背面浓紫,色不匀,外轮晕白边;有甜香。 雄蕊与瓣长相当,多集束花心,直射。
洪岭二红梅:花枝斜上或直上,新生木质部淡绿白色。花蕾深粉红色,扁圆形至倒卵形,中心无孔。花萼5片,绛紫色。花瓣反面色深,且有不均匀的水迹红。花碟形;重瓣,花瓣层层疏叠;花有甜香。花瓣正面浅粉红色,与背面相比深浅明显。雄蕊多,散射,花丝白色,花药黄色;花柱草绿色,有分枝。
虎丘晚粉梅:花枝斜上或直上,新生木质部淡绿白色。晚花品种,花较小,繁茂。花蕾粉红色,扁圆倒卵形,无孔。 花萼绛紫色,花碟型;花重瓣,多层,层层紧叠。花色粉红,背面色深。花有甜香。雄蕊多,集束中央;花柱黄绿色。
老人美大红梅:花蕾略扁圆形,中心有孔,深粉红色,此为花蕾初开。花萼绛紫色,花浅碗型;花重瓣,多层,层层疏叠,粉红色,有深浅不同。雄蕊集束花心,略短于瓣,花丝白色,花药黄色。 少数雄蕊瓣化,形若飞花。
千叶红梅:盛花期满树粉红。花蕾卵状扁圆形,中心有孔,暗粉红色。花萼绛紫色,花碟型;花重瓣,多层,粉红色,外层色深,内层色浅。雄蕊散射,约与花瓣等长,花丝白色,花药深褐色;花柱黄绿色,居中。
晚碗宫粉梅:花蕾扁圆,中心无孔,暗红色,花萼绛紫色,花碗型,边缘内扣;花重瓣,多层;花色淡紫白,深浅不匀;花有甜香。 雄蕊长,集束花心。
小宫粉梅:花期中,着花繁密。花蕾倒卵型,深粉红色。花萼绛紫色,花碟型;花瓣较少,且较小;花色粉红;花有甜香。 雄蕊散射,长于花瓣。
小欧宫粉梅:花蕾暗紫红色,中心有孔。花萼绿色弥漫绛紫色,花浅碗型;重瓣,多层,浅粉白色。 花心有雄蕊瓣化形成的碎片飞花。
银红台阁梅:花蕾扁圆形,中心有孔,暗桃红色。花萼绛紫色,花碗型;重瓣,多层,层层紧叠;花色淡紫桃红,色不匀;花心常有台阁。花期中晚。 花蕊大多集束中心,内层有若干雄蕊瓣化的花瓣,状如飞花飘舞。
黄香型:花复瓣或重瓣,淡黄色或近白色,花心微黄,萼绛紫色。
主要品种有黄山黄香、曹王黄香、单瓣黄香、南京复黄香等。
杏梅群:无香或无梅香。花被丝托肿大。
分类:
淡丰后:花蕾卵圆,粉红色;盛花淡粉红色渐白;重瓣,花大;浅碗型,瓣端波皱起伏,外瓣略后翻,内瓣略内扣;雄蕊集束花心,四射;萼片紫红色;花托肿大;无香味。
丰后:花蕾卵圆,粉红色;盛花深桃红色渐粉红;重瓣,花大;浅碗型,瓣端波皱起伏,外瓣略后翻,内瓣略内扣。雄蕊集束花心,四射;萼片紫红色;花托肿大;无香味。
美人梅群:枝斜上或直上。花紫红色,重瓣,较大。花被丝托不肿大或稍肿大。枝、叶紫红色。●梗稍长,略呈垂丝状。花期较晚。
美人梅群又名樱李梅群。
黄香梅群:枝向上或斜出,新生木质部非淡暗紫色。同株花色一致,淡黄色。有梅香。
江梅群:枝向上或斜出,新生木质部白或绿白色。花单瓣(5~7瓣,一轮)。花色一致,白色或淡黄色。有梅香。
淡寒红:树冠开张,枝条直上或斜出,枝中粗,浅暗绿色,枝干褐紫色,多纵驳。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前端尖锐,基部较钝,叶片上有毛,叶缘有小锯齿,灰绿色。花通常1~2朵着生于花枝,先叶开放,花量中等;花略小,直径1~3厘米,无梗或具短梗;花蕾玫瑰红色,顶端凹陷;花萼绛紫色或绿底上洒晕;花态碟型;单瓣,花瓣5枚,少有6~7枚;花淡粉红色;雄蕊辐射;清香。早花品种。武汉1月底即可开花,直到2月下旬。
江梅:枝条直上或斜出,枝中粗,浅暗绿色,枝干褐紫色,多纵驳。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前端尖锐,基部较钝,叶片上有毛,叶缘有小锯齿,灰绿色。花通常1~2朵着生于花枝,先叶开放,着花量中等;花直径1~3厘米,无梗或具短梗;花蕾倒卵形,顶尖或圆,淡乳黄色;花萼绛紫色或绿底上洒晕;花态碟型;单瓣,花瓣5,少有6~7,白色;雄蕊四射,略短于花瓣;清香。野生江梅,通常花小而更香。花期初春偏早。
龙游梅群:枝条自然扭曲。
绿萼梅群:落叶小乔木,,小枝青绿而无紫晕。枝条横斜,斜上或直上。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叶缘有小锯齿,灰绿色。
着花繁密,1~2朵着生于各类花枝上;花径24~30毫米;花蕾多孔。盛花淡绿色,后为极浅绿白至白色。花单瓣、复瓣或重瓣,瓣缘有波纹,浅碗型至近碟型。雄蕊集束花心,柱头外露。花萼片纯绿色或淡绿色。香味浓。中花梅,2月中下旬。
主要品种有变绿萼、台阁绿萼、长蕊变绿萼、二绿萼、复瓣绿萼、六绿萼、小绿萼、金钱绿萼、米单绿、长蕊单绿、单瓣绿萼等。
玉蝶型:花复瓣或重瓣,纯白色。
主要品种有北京玉蝶、扣子玉蝶、华农玉蝶、徽州檀香、紫蒂白、素白台阁、青芝玉蝶、小玉蝶、三轮玉蝶、荷花玉蝶、徽州白玉蝶、吴阳玉蝶、玉台照水、紫蒂白照水等。
洒金梅群:洒金梅群又称跳枝梅群。枝向上或斜出;新生木质部白色或发白。同株花色有异,有白色和桃红两种花色;或同朵有条纹、斑点、不同色。花蕾倒卵形;花单瓣、复瓣或重瓣;花态碟型;雄蕊长,四射;萼片杂有绛紫和绿色,白色花萼片绿色多,桃红色花萼片绛紫色多;清香。中晚期梅,2月中下旬到3月上旬。
主要品种有昆明小跳枝、晚跳枝、复瓣跳枝、单瓣跳枝、米单跳枝等。
朱砂梅群:新生木质部淡暗紫色。枝向上或斜出。花单瓣、复瓣或重瓣,花紫红色,萼酱紫色,
主要品种有乌羽玉、常熟墨、骨里红、舞朱砂、台阁朱砂、徽州骨红、铁骨红、多萼朱砂、粉红朱砂、细枝朱砂、千瓣朱砂、南京红须、水朱砂、白须朱砂、江南朱砂、淡晕朱砂、骨红照水、早种朱砂、单瓣朱砂、红千鸟、几夜寝觉、千台朱砂、桃红朱砂、银边飞朱砂、银边台阁朱砂等。
分类:
白须朱砂:小枝暗灰绿色,洒紫红晕,枝条横斜,易做盆景。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5厘米,叶缘有小锯齿,灰绿色。
花淡紫红色,着花量大,1~3朵,少数4朵,着生于各类花枝;花径21~30毫米,近无梗或有短梗;花碟型;重瓣,花瓣4层或以上,层层紧叠,18~29枚,紫红色,瓣缘有波纹;雄蕊15~45,花柱顶生;香味浓郁。早花品种,2月上中旬至下旬,花寿较长。
多萼朱砂:直枝横斜;新枝细,木质部红色。花蕾倒卵形,紫红色,有孔;花径较大;重瓣,花多层,花瓣多枚,紫红色;碟型;雄蕊集束花心,花丝白色;萼片绛紫色;香味较浓。
南京红须:小枝暗灰绿色,洒紫红晕,枝条横斜。花蕾倒卵形,紫红色;盛花浓紫红色;重瓣;碟型,瓣疏叠,内常有碎瓣飞舞;雄蕊集束花心,花丝水红色;萼片深紫红色;香味较浓。晚梅,2月底~3月初。
朱砂梅:直枝向上或斜出,新生枝木质部暗紫色。花蕾倒卵形,紫红色;花瓣紫红色,多层,多枚,疏叠;雄蕊四射,花丝水红色;萼片绛紫色;香味较浓。 中晚梅,2月底~3月初。
梅花品种辨识方法:
枝:如果自然扭曲,即为龙游梅;如果自然斜垂或下垂,即为垂枝梅。这里说的都是自然,而非人工整形,人工整形不会改变品种。
色:同株花色不同,或花有条纹、斑点,即为洒金梅(跳枝梅)。这里不包括嫁接,因为嫁接不能改变品种。
萼:花萼绿色,即为绿萼梅。
如果通过枝色萼不能鉴定,须进一步通过香瓣骨辨识。
香:无梅香,看花被丝托:肿大者为杏梅;不肿大或稍肿大者为美人梅,这两种梅都是晚梅。有梅香,看花瓣色:淡黄色为黄香梅;白色,要再看花瓣数;粉红或红色,须折枝看骨。
瓣:有梅香,花瓣白色,单瓣,为江梅;有梅香,花瓣白色,复瓣或重瓣,为玉蝶梅。
骨:有梅香,花瓣粉红或红色,新生木质部淡暗紫色,为朱砂梅;新生木质部白或绿白色,还要看花瓣数,单瓣为江梅,复瓣或重瓣为宫粉梅。
梅花
[清]陈淏之《花镜》卷四花果类考
梅附梅花释名:
梅一名柟(nán),一名(艹獠)。叶、实、花俱似杏差小,而花独优于杏。昔范石湖有梅谱,约九十余种,大抵一花二、三名者多,今特取其山林常有而人所常植者二十种,详释于后。梅本出于罗浮、庾岭,喜暖故也。而古梅多著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其枝朻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且有苔须垂于枝间,长寸许,风至,绿丝飘动。其树枝四荫,周遭可罗坐数十人,好事者多载酒赏之。盖梅为天下尤物,无论智、愚、贤、不肖,无不慕其香韵而称其清高。故名园、古刹,取横斜疏瘦与老干枯株,以为点缀。早梅冬至前即开,晚梅春分时始放,如多植,则相继而开最久。性洁喜晒,浇以塘水则茂,肥多生蜏;但结实微酸,而酸之功用甚广,人多取焉。食若畏酸,同韶粉嚼,则味不酸而牙不软,或以胡桃肉解齼。
注释:
1,原产我国,别名朹(《尔雅》),属蔷薇科,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又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诗经》:“摽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可知我国栽培已经有二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日本的梅是由我国传去的。
2,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字致能,吴兴人,著有《范柑梅谱》,所列有十一种,连同异名共九十七种。本书说有九十余种,疑是笔误。
3,梅原产西南山区,目前四川湖北的交界地带,四川大渡河上流丹巴县海拔一千九百至二千米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海拔一千九百米山间台地等,都有野生梅长,广西兴安山区上也有不少梅树野生于山谷中。庾岭、罗浮,古代也是盛产梅的山区。其花最清雅,盛开时满园香雪,古来诗人每多吟咏。
4,樛,通作朻,木曲的意思。
5,可能是韶子粉,韵子是无患子科的植物。
6,梅的品种,据《西京杂记》载:“汉上林苑有候梅、朱梅、紫花梅、同心梅、紫蒂梅、丽枝梅、胭脂梅。”由此可知,在两千前以前已有很多品种了。
附梅花释名(共二十一种)
诸色梅
绿萼梅(凡梅跗蒂皆绛绿,此独纯绿)。
重叶梅(花头甚丰,千叶,开如小白莲)。
玉蝶梅(花头大而微红色,甚妍可爱)。
冠城梅(单叶者实大,正月熟千叶者实少)。
消梅(即江梅,花与冠城相似,实微甘而脆)。
照水梅(花开朵朵向下,而香浓,亦梅中奇品)。
鸳鸯梅(重叶数层,红艳轻盈,一蒂双实)。
黄香梅(一名缃梅,花小,而心瓣微黄,香尤烈)。
品字梅(一花结三实,但其实小,不堪啖)。
红梅(千叶,实少,来自闽湘,有福州红,谭州红名)。
杏梅(花色淡红,实扁而斑,其味似杏)。
墨梅(此系楝树所接江梅,而花成淡墨色者)。
丽枝梅(花繁而蒂紫,但结实不甚大)。
冰梅(实生,叶罅而不花,色如冰玉,无核,含自融)。
鹤顶梅(花如常梅,惟实大而红)。
冬梅(结实甚小,十月可用,不能熟)。
九英梅(此花为白乐天杜子美所赏鉴)。
朱梅(较之千叶红梅,色更深而艳)。
江梅(白花檀心紫蒂,王荆公称为花御史)。
台阁梅(花开后,心中复有一小蕊再放出)。
榔梅(出均州太和山,相传真武折梅枝插榔树上,誓曰:吾道若成,花开果结,后榔果花梅结实,至今尚在五龙宫北)。
近人将梅花品种分为十个品系:
一、骨里红系:如朱梅、绯梅、墨梅等。
二、绿萼系,结蕾时萼成软绿色,有重瓣单瓣等品种。
三、台阁系:一名宝珠梅,开花时有一花珠,有红色及淡黄色品种。
四、鹤顶系:系古代品种,花重瓣,果实最大。
五、垂枝系:树枝像柳树枝一样下垂,有单瓣、重瓣,红色和白色等品种。
六、江梅系:一名野梅。花单瓣,灰白色,富清香。苏州邓蔚山、杭州塘栖及古来的梅花胜地,大块梅林栽培的品种大都属于本品系。
七、龙梅系:枝条屈曲异常故名。
八、锦叶系:叶缘有一线紫金色的条纹。
九、常梅系:果实在枝上经久不落。
十、杏梅系:花大,单瓣,果实像杏子。
附:【范村梅谱】宋 范成大
梅,天下尤物,無問智賢愚不肖,莫敢有異議。學圃之士必先種梅,且不厭多。他花有無,多少,皆不繋重輕。余於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數百本。比年又於舍南買王氏僦舍七十楹,盡拆除之,治為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吳下栽梅特盛,其品不一,今始盡得之。隨所得為之譜,以遺好事者。
【江梅】
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謂之野梅。凡山間水濱,荒寒清絶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疎瘦,有韻,香最清,實小而硬。
【早梅】
花勝直脚梅,吳中春晩二月始爛漫,獨此品於冬至前已開,故得【早】名。錢塘湖上亦有一種,尤開早。余嘗重陽日親折之,有【横枝對菊開】之句。
行都賣花者,爭先為竒。冬初所未開,枝寘浴室中薫蒸,令拆,强名早梅,終瑣碎,無香。
余頃守桂林,立春,梅已過。元夕則見青子,皆非風土之正。杜子美詩云【梅蘃臈前破,梅花年後多。】惟冬春之交,正是花時耳。
【官城梅】
吳下圃人以直脚梅擇他本花肥實美者,接之,花遂敷腴,實亦佳,可入煎造。唐人所稱官梅止謂【在官府園圃中】,非此官城梅也。
消梅花與江梅、官城梅相似,其實圓小鬆脆,多液無滓。多液則不耐日乾,故不入煎造,亦不宜熟,惟堪青噉,比梨,亦有一種輕鬆者,名消梨,與此同意。
【古梅】
會稽最多,四明、吳興亦間有之。其枝樛曲萬狀,蒼蘚鱗皴,封滿花身。又有苔鬚垂於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緑絲飄飄,可玩。初謂【古木】,乆歴風日致然。詳考會稽所産,雖小株,亦有苔痕,蓋别是一種,非必古木。余嘗從會稽移植十本。一年後,花雖盛發,苔皆剥落殆盡,其自湖之武康所得者,即不變移,風土不相宜。會稽隔一江,湖蘇接壤,故土宜或異同也。凡古梅多苔者,封固花葉之眼,惟鏬隙間始能發花。花雖稀而氣之所鍾,豐腴妙絶,苔剥落者,則花發仍多,與常梅同。
去成都二十里,有卧梅,偃蹇十餘丈,相傳唐物也,謂之梅龍。好事者,載酒遊之。
清江酒家有大梅如數間屋,傍枝四垂,周遭可羅坐數十人。任子嚴運使買得,作凌風閻臨之,因遂進築大圃,謂之盤園。
余生平所見梅之竒,古者,惟此兩處為冠,隨筆記之,附古梅後。
【重葉梅】
花頭甚豐,葉重數層,盛開如小白蓮,梅中之竒品。花房獨出而結實多雙,尤為瑰異,極梅之變,化工無餘巧矣。近年方見之,蜀海棠有重葉者,名蓮花海棠,為天下第一,可與此梅作對。
【緑萼梅】
凡梅花,紂蒂皆綘紫色,惟此純緑。枝梗亦青,特為清髙,好事者比之【九疑僊人萼緑華】。京師艮嶽有萼緑華堂,其下專植此本。人間亦不多有,為時所貴重。吳下又有一種萼,亦微緑,四邊猶淺,綘亦自難得。
【百葉緗梅】
亦名黄香梅,亦名千葉香。梅花葉至二十餘瓣,心色微黄,花頭差小而繁宻,别有一種芳香,比常梅尤穠美。不結實。
【紅梅】
粉紅色。標格猶是梅,而繁宻則如杏。香亦類杏。詩人有【北人全未識,渾作杏花看】之句,與江梅同開,紅白相映,園林初春絶景也。梅聖俞詩云【認桃無緑葉,辨杏有青枝。】當時以為著題。東坡詩云【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緑葉與青枝】,蓋謂其不韻,為紅梅解嘲云。承平時,此花獨盛於姑蘇。晏元獻公,始移植西岡圃中。一日貴游,賂園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下有二本,嘗與客飲花下,賦詩云【若更開遲三二月,北人應作杏花看】,客曰【公詩固佳,待北俗何淺耶?】晏笑曰【傖父安得不然。】王琪君玉,時守吳郡,聞盗花種事,以詩遺公曰【館娃宫北發精神,粉瘦瓊寒露蘂新。園吏無端偷折去,鳯城從此有雙身。】當時罕得如此。比年展轉移接,殆不可勝數矣。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絶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鴛鴦梅】
多葉紅梅也。花輕盈,重葉數層,凡雙果,必並蔕。惟此一蔕而結雙。梅亦尤物。杏梅花比紅梅色微淡,結實甚匾,有斕斑色,全似杏味,不及紅梅。
【蠟梅】
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蠟梅。凡三種,以子種出,不經接,花小香淡,其品最下,俗謂之狗蠅梅。經接,花疎,雖盛開,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最先開,色深,黄如紫檀。花宻香穠,名檀香梅。此品最佳。蠟梅,香極清芳,殆過梅香,初不以形狀貴也。故難題詠。山谷簡齋但作五言小詩而已。此花多宿葉,結實如垂鈴,尖長寸餘。又如大桃,奴子在其中。
【後序】
梅,以韻勝,以格髙,故以横斜疎瘦與老枝恠竒者為貴。其新接穉木,一嵗抽嫩枝直上,或三四尺,如酴醿、薔薇輩者,吳下謂之氣條,此直宜取實規利,無所謂韻與格矣。又有一種糞壤力勝者,於條上茁短横枝,狀如棘針,花宻綴之,亦非髙品。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有楊補之者,尤有名。其徒倣之者,實繁。觀楊氏畫大畧皆氣條耳,雖筆法竒峭,去梅實遠,惟廉宣仲所作差有風致,世鮮有評之者,余故附之譜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