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百科 > 植物常识 >

高原植物:天籁之外的世界

来源:未知
】 2012-06-17 01:24
[摘要]以布达拉宫闻名世界的拉萨是座高原城市,海拔高,空气稀薄,虽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得西藏高原的气候普遍寒冷而干燥,但由于位于暖湿纬度带,拉萨的冬天温度比北京还要高。 夏天的拉萨城郁郁葱葱、杨柳成阴,杨树、柳树和榆树是拉萨


  以布达拉宫闻名世界的拉萨是座高原城市,海拔高,空气稀薄,虽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得西藏高原的气候普遍寒冷而干燥,但由于位于暖湿纬度带,拉萨的冬天温度比北京还要高。
  夏天的拉萨城郁郁葱葱、杨柳成阴,杨树、柳树和榆树是拉萨城里最多的树种,少量遗存下来的古树左旋柳也装点着环境。尽管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花卉仍然是矮牵牛、万寿菊、金盏菊等内地品种,青藏高原具有很多姿态优美、五颜六色的适应高寒环境的观赏植物,这些植物是高原之宝,如果能用在拉萨城的绿化上,效果会好许多。
  
  
  紫外线与花朵的颜色
  
  拉萨城东北的夺底沟,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严寒的环境,高大的乔木无法适应,灌丛和草本植物却在这里蓬勃生长。在沟谷地带,尚分布有1米多高的灌木,如绢毛蔷薇、拉萨小檗等,随着海拔的增高,灌木仅可见到金缕梅灌丛和小叶杜鹃,其余的全是草本植物。站在海拔5000多米的山顶,高原的雄伟和壮阔一览无余,远处林立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神秘的光彩。
  为了适应高寒气候和多风的环境,山坡和山顶上的草本植物常常形成非常独特的形态,很多贴生于地面,植株矮小,成为莲座状、匍匐状或浑圆形的垫状植物,如菊科的风毛菊和星状雪兔子、报春花科的点地梅、忍冬科的肉果草等;这些植物的叶或枝的表面常被较较厚的绵毛、绒毛或腊质,能防晒、保暖和保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叶片缩小,细如发丝;为了适应大风、大雪和寒冷,这些植物根系发达、开花早、结果早、耐冷冻、生命力强、生长期短、生长缓慢。这些高寒植物一般能生活多年,生活的周期长,靠居群更新,且繁殖慢。为了适应青藏高原的地下冻土,植物的根系多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以利于植物在温暖季节对水分的吸收;为了适应寒冷气候,大部分高山植物依赖于根系进行营养繁殖。
  由于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烈,造就了许多植物花朵的五颜六色。这些高寒草原景观非常美丽,以龙胆科、蔷薇科、虎耳草科、报春花科、菊科为代表的植物,组成了色彩斑斓的五彩草甸,蓝、黄、红、白、紫各色花卉组成美丽的画卷。看到这些,你会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夺底沟药用植物丰富,是几百年来无数藏药使者们认药、采药和研究的自然基地,这里生长着不同生境的高原草本植物约500种,是青藏高原上宝贵的医药库。
  
  卡拉山的地毯
  
  林周县地处拉萨市的北部,位于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林周藏语的意思为“天然形成的地方”,卡拉山就在林周县的北部山区,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卡拉山四周是非常典型的青藏高原景观,起伏的丘陵、高峻的山脉、深切的沟谷组合而成了气势磅礴、秀美多姿的景象。
  远处,还可以望到雪峰林立的雪山,在青藏高原面的基础上,山山相连,一望无际。这里人烟稀少,是辽阔的草原牧场,偶见几只牦牛在悠闲地觅食,除了修路留下的痕迹,其它人类活动非常稀见。周围陡峻的山脉表层被一层薄薄的植被所覆盖,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才仅有几个厘米厚,就像铺了一层薄薄的地毯,非常漂亮,但是被破坏的地段就显得异常丑陋,由于气候寒冷,这里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可以说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如果一旦破坏,再想恢复就非常困难,有的植被在修路时被破坏已经有几十年了,不仅未见恢复,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对高寒地区的环境我们更要加倍爱护,一切人类活动都要慎重。
  卡拉山上的植物无不具有适应高寒气候的形态特征,我们到来的时节已属深秋,植物的叶片也呈显五颜六色,景观非常好看。形态和花朵最美丽的要算我国的特有植物——伞形科的美丽棱子芹了,它在高山的岩石缝隙中亭亭玉立,三回羽状细裂的绿色复叶互生在紫红色的茎干上,裂成细丝状的小叶片,减少了水分蒸发的面积,棱子芹的叶柄极度扩展而抱茎,紫色中带有白线,伞形花序外面白色带紫条的宽大苞片,这些苞片能够保暖、防晒和抗风吹,保护植物顶端花朵能够结实、从而延续后代。另外,山上还有叶片长满长毛的矮小紫草、叶片长满绒毛的扭连线、体形矮化的越橘忍冬和高山柳、全株变红的红景天和绿叶白茎的柴胡红景天、贴生地面的报春花、长满短毛及鳞片的岩蕨以及垫状贴地的甘肃雪灵芝和绿色的垫状苔藓植物等。
  
  随着攀登高度的上升,海拔很快超过5000米,空气更加稀薄,由于山坡陡峭,每向上爬一步,都要大口喘气,人很快就大汗淋漓,在山顶5300米的地方,壮阔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雪莲开在太阳宝座
  
  林芝地区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誉,林芝属于藏语,是“太阳宝座”的意思,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林芝地区阳光明媚,热量充足,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丰富、环境最美好的地区。
  色季拉山是林芝地区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属念青唐古拉山脉,它地处雅鲁藏布江的下游,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色季拉山生态系统类型丰富多样,垂直植被带变化明显,山下松林云海,松萝倒挂,属于山地湿润暖温带、山地湿润温带和亚高山寒温带气候;山上奇花异草,五颜六色,属于高山寒温带和高山荒漠带气候。
  色季拉山最出名的便是那满山满眼的杜鹃花了,色季拉山的杜鹃花面积大,品种多,据说,鲜花盛开期间气势浩大,景色极为壮观。我们到来的时间为9月初,很可惜错过了杜鹃花的花季,只能观赏它那满坡的绿叶了。当然,有所失就会有所得,因为其它的多种植物还正鲜花盛开,有的已结满了果实,正开花的有淡白色花的报春花、蓝色花的乌头、红色花的雪莲。结满果实的有红色果的花楸、紫红色果的蔷薇、深红色果的长梗蓼、莽草和红景天等。色季拉山本来环境就极好,污染非常轻,小雨过后,植物的绿叶显得清脆欲滴,花朵更为娇艳。
  在色季拉山海拔约3200米路旁的罐丛中,我注意了一个草本状植物,枝条多而密集,密生交互对生的叶,我大脑中马上闪过这可能是蕨类植物,是石松科的一种石松。但事实很快证明,它是杜鹃花科的岩须属的岩须,是个常绿的小灌木,但它与杜鹃花科的其它物种如迎红杜鹃和照白杜鹃等在形态上差别极大,对于一个第一次到此地研究温带植物的工作者来说,不认识它也就不足为奇。岩须仅有5~25厘米高,叶硬革质,披针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2~3毫米,花单生于叶腋,花萼绿色或紫红色,花冠乳白色。岩须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的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岩须的形态是对高寒气候的长期适应进化的结果,与分布于暖温带的其它杜鹃花不同。
  
  色季拉山海拔4000多米的树线以上,还存在具有温带区系特征的高山植被,组成高山植被的是基本上具有高寒特色的特有植物,其中不乏珍贵的药用植物和观赏花卉,如鳞腺杜鹃、堆那翠雀花和多种绿绒蒿等。在色季拉山的山顶,我们见到了比小草还矮的柳树;我们平常见到的柳树,一般高10余米,即使是柳树的幼树也高三五米,然而在色季拉山,海拔4500多米的地方,我见到了生长在地面上的柳树,高度仅有2~3厘米,如果不是植物学工作者,你就很难意识到这也是属于柳属的植物。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植物只能靠缩短它们的身高来适应高寒环境,在青藏高原,植物高度不超过10厘米的柳属植物就有近10种。
  在色季拉山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流石坡,我们见到了白苞雪莲和肿梗雪莲。雪莲是草本植物,叶互生,生活在高海拔的岩石缝中。在这样高的海拔,植物种类已经非常少,只有有限的种类如红景天等与她做伴。当然,不是所有雪莲的苞片都呈白色,有的就呈淡红色,如肿梗雪莲。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