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艺天地 > 插花花艺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渊源和历史

来源:那花园
】 2013-05-01 14:10
[摘要]插花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是中国古老的园林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插花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是中国古老的园林艺术中的一枝奇葩。一般认为,中国插花源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六朝时期。在《南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到了唐朝时期,插花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罗虬在《花九锡》中,较详细的继续了当时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有人称唐朝是中国插花发展的黄金时代,这确实不假,李后主(李煜)的“锦洞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位文采风流的皇帝,每到春天,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布插花作品,自称:“锦洞天”,为了显示华丽,还在宫内开放,任人参观。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喜爱和热衷于插花艺术的文人,把插花称为“案头清供”,在其诗赋、传记和绘画中,有许多以插花为题才的艺术作品。如南宋时期绘制的《望贤迎驾图》,主体描写的是公元757年,唐朝李亨在陕西咸阳望贤驿迎接父亲李隆基从四川回来的场面。一路上百姓磕头朝拜,其中有一老叟在供桌上摆设这两瓶鲜花。在《故宫博物院藏画》中,有着很多美丽的插花图案,如宋朝李嵩所绘的《花篮图》等。

  南宋诗人杨万里曾作《道旁店》,诗中有云:“青瓷瓶插紫薇花”到出青瓶红花的美丽景色。他还在《瓶中红白莲》诗里说:“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香销断不生。”令人心旷神怡,凉意顿生。宋朝苏轼《习题菊花》诗中有云:“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满壶。”张道洽《瓶梅》有云:”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澹月知。”诗人的佳词丽句证明插花艺术在当时文人中流传深广。

  南宋文人张帮基在《墨庄漫录》一书中,曾对当时的插花形势作了记叙,其中说道:“两京牡丹闻名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致梁、栋、柱、拱,以筒储水,簪花钉挂,目皆花也。”由此可见,宋朝的插花已经从宫廷来到民间,比唐朝更为普及。

  明代诗人徐渭在一首《十四夜》诗中写道:“旧栽菱叶侵河路,新折莲房插胆瓶”,描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插在长颈大腹形如悬胆的花瓶中的清理景色。又如邝藩《便民图纂》里的“农务之图”,忙碌的养蚕女附近,有一只颈长肚大的花瓶,置于方形四角座几上,瓶中插着寥寥数枝花卉,高低错落,令人赏心悦目。在明代弘治戊午年,北京金台岳家刊印的《明刊西厢记全图》一书里,亦有许多插花图案。如《张生至方丈与长老叙话》和《张生问长老求僧舍》两幅图画,案几之上各有瓶花供养。

  明朝时期,有关插花方面的记载也很多,如邝藩著的《便民图纂》中“养花法”一节,王象晋著的《群芳普》中部分内容,著名戏曲作家高濂著的《遵生八笺》中“瓶花三说”一篇,张谦德著的《瓶花谱》一书,袁宏道著的《瓶史》一书等等。

  《遵生八笺》是专论养生之道的书,其中“燕闲清赏笺”把清玩视为养生的重要方面,内有“瓶花三说”一篇,较详细的论述了有关插花艺术方面所因遵循的若干规律和注意事项。《瓶史》作者袁宏道十分酷爱插花艺术。他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的插花经验,写成专著。《瓶史》一书,是中国也是世界插花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对推动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瓶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当时的插花进入了鼎盛时期。

  清代,可查考的插花图案很多,如在《芥子园画谱》里,用双环花瓶插黄蜀葵,也有寄意于花的图案,题头写道:“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清朝时期,有一位意大利画家朗世宁来到中国,根据当地传统的插花习惯,绘出《午瑞图》等瓶花。清代诗人亦将插花描绘的淋漓尽致。陈其年咏《蝶恋花》:“小小哥窑凉似雪,插一瓶烟,不辨花和叶。

  碧晕檀痕姿态别,东风悄把琼酥捻。滟潋空蒙天水接,千顷烟波,罗袜行来怯。昨夜洞庭初上月,含情独对娥说。”文学家郑在题画诗《折枝兰》中写道:“晓风寒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清时插花论著亦有不少,陈字著的《花镜》中,有“养花插瓶法”等章节;沈复著《浮生六记》中,有“闲情记趣”等节,对插花的各种技艺、禁忌及工具的制作、材料的处理,都作了详细的论述。甚至在《红楼梦》中,亦有描写插花的传神妙笔。

  插花艺术在中国留下了漫长的足迹,可惜岁月沧桑,许多好的记忆已经失传。

  相关阅读:

  插花艺术应遵循的四点基本原理及图例

  艺术插花中的色彩协调搭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