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百科 > 植物常识 >

等高蓖麻复合植物篱在建设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中的作用

来源:未知
】 2012-06-17 01:23
[摘要]摘要分析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建设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性,并就该区域生态屏障建设中坡耕地的生态重建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长江中上游的山地丘陵区约1 066.7万公顷坡耕地,不必都建成梯地,可按等高线种植蓖麻复合珍稀水生物日渐灭绝;固体废物


  摘要分析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建设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性,并就该区域生态屏障建设中坡耕地的生态重建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长江中上游的山地丘陵区约1 066.7万公顷坡耕地,不必都建成梯地,可按等高线种植蓖麻复合珍稀水生物日渐灭绝;固体废物污染严重,威胁水闸与电厂;湿地面积日渐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渐丧失等危机依然存在。因此,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生态屏障建设是以人类生态安全为核心的生态发展战略,既是一个自然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人工“加工”改造、优化的过程。笔者就构建以蓖麻为主的等高植物篱,治理长江中上游地区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探讨。
  
  1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现状
  
  1.1坡耕地数量众多
  据调查估算,山区每增加1人,相应增加坡耕地0.13~0.17hm2。自20世纪50~80年代,长江流域的坡耕地大约增加了40%~60%。在川中盆地丘陵区,垦殖率达到50%~70%。据近年来各省土地详查资料统计,长江流域共有坡耕地约1 066.7万公顷,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39.0%。其中,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约占坡耕地总量的1/4,这些坡耕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山地丘陵区。各省坡耕地的数量,以四川居首,达280万公顷,占流域坡耕地总量的26.3%,其次是贵州省,占19.2%,以下依次为重庆市占13.9%,云南省占10.2%,湖北省占7.8%,陕西省占6.6%。这6个省市的坡耕地合计占流域坡耕地总量的84%。
  长江中上游绝大部分属于民族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山区群众至今仍在为温饱而拼搏,一些山丘区垦殖率越来越高,耕种坡度越来越陡,撂荒轮歇,顺坡耕作,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土壤侵蚀量成倍增加。据统计资料,长江上游约有70%的耕地是没有水保措施的顺坡耕作,尤其是大于25°陡坡地的垦殖较为普遍。过度垦殖往往伴随着林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这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已经对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1.2水土流失严重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中上游地区,中上游流域面积160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51.4万平方千米,年土壤侵蚀量为18.5亿吨。据专家推测,长江全流域每年流失泥沙24亿吨,其中71%来自上游。长江输入东海的泥沙年平均5.1亿吨,相当于亚马逊河、尼罗河和密西西比河等世界三大河流的总输沙量。每年损失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达2 500万吨。水土流失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防治水土流失已经成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心内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宜应从小流域开始,因地、因时、因力制宜。流域综合治理主要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和耕作措施。
  
  1.3林草植被退化,物种生存条件恶化
  长江中上游地区天然林比例、质量,特别是森林的生态功能一直呈下降趋势。地处长江上游的西南是天然林、成熟林减少量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四川、云南两省用材林中的成熟林蓄积量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89~1993年)与第三次(1984~1987年)清查间隔期间下降了7 186.8万立方米,现有残存的天然林也多呈孤岛状,处于退化状态。
  草原退化加剧,我国天然草地面积为3.9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41%。其中62.1%的天然草地在西部。目前,全国草地退化面积在1.35亿公顷左右,长江中上游地区占有较大比重。在退化最严重的牧区和农牧交错区,品质优良的草种日趋减少,劣草、毒草增多,平均产草量下降30%~50%。近年来农牧交错区以农挤牧、以农伤牧的问题严重,不断加剧草场的退化和土地的侵蚀、沙化。长江源头区的高寒草甸和草原退化问题也十分严重,由于超载放牧和采矿等活动,局部地区风蚀、水蚀加剧,裸地面积增加。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西部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物种的生存条件也面临威胁。我国11个物种丰富、特有物种数量多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区,有6个在西部、2个在中、西部接壤处。近年来,由于乱砍滥伐、乱捕滥杀,使一些濒危物种面临灭绝之灾。
  
  2建设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屏障刻不容缓
  
  2.1建设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的保障
  长江中上游的生态重建与西部大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西部的青海、甘肃、西藏、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均位于长江上游的自然生态脆弱带,是目前《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重点治理领域。长江上游又处于中国西部的枢纽地带,是南水北调的关键区域,可以说,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发是西部开发的前提,长江中上游的生态重建其实就是西部大开发的生态重建。
  
  2.2建设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是长江流域长治久安的需要
  长江中上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和西部地区经济起飞的龙头。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区的优势资源必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同时,长江上游地区既是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又是我国的主要生态脆弱带之一,其战略地位与其现状极不相称。加快资源开发, 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必将更增加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压力。目前,长江中上游地区已成为全国生态破坏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困扰,又使本区已十分紧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更加尖锐复杂,其质量的优劣和变化还会通过“下游效应”影响到中下游和整个流域。
  
  3等高蓖麻复合植物篱在建设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屏障中的重要作用
  
  3.1水土流失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
  卜崇峰等研究表明:水土流失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长江流域降雨充沛,多暴雨,坡面径流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又造成一些地区的季节性水资源短缺。
  同时,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覆盖率20世纪初约为30%,解放初期下降到20%左右,20世纪60年代初曾一度下降到10%,现在恢复到约19%。森林是土壤最重要的成土因素和最有效的保护层,破坏森林最直接的严重后果就是水土流失。因此,重建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关键是要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的森林植被,构成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绿色屏障”。
  
  3.2构建以蓖麻为主的等高植物篱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等高植物篱是在坡耕地上按等高线种植草本或灌木等植物篱笆,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其作用机理是:在植物篱小区内,局部的径流速度变化是导致侵蚀产沙变化的根本原因,即在植物篱条带的上坡位置,径流速度下降,而在条带的下坡位置,径流速度增加。经过流速的一减一增,使得在小区出口的径流流速及径流量下降,从而导致泥沙侵蚀本身的减少和已经侵蚀泥沙的淤积,并最终使侵蚀量大幅度下降。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