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栽培 > 花卉诊所 >

八月发生的主要病害

来源:那花园
】 2012-08-19 11:21
[摘要]八月发生的主要病害: ⑴核果类植物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为害蔷薇科李属的碧桃、寿星桃、果桃、樱桃、樱花、红叶李、梅花、果梅、李、杏等花木。如果一个地区相邻栽种的核果类花木较多,可互相传染,危害性极大。其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桃李穿孔变种。侵染枝、
    八月发生的主要病害:

⑴核果类植物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为害蔷薇科李属的碧桃、寿星桃、果桃、樱桃、樱花、红叶李、梅花、果梅、李、杏等花木。如果一个地区相邻栽种的核果类花木较多,可互相传染,危害性极大。其病原菌为野油菜黄单胞菌桃李穿孔变种。侵染枝、叶和果实,叶片受害后,最初在叶片背面出现很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漬状略带浅绿色的斑点,以后这些斑点变大并呈多角形,为紫色、锈褐色或黑色,边缘水渍状。空气潮湿时,病斑出现黄白色菌脓。斑点分布在叶尖部和叶的中脉周围。后期水渍状边缘消失,病斑干枯脱落,严重时数个病斑相互融合,在叶面形成典型的穿孔病症状。它与真菌引起的褐斑穿孔病的区别是:褐斑穿孔病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穿孔边缘也整齐。在枝条上的症状是引起枝条的溃疡或肿瘤。病原菌在被害枝条和芽内越冬,春季病菌随风雨或昆虫传播到叶、枝和果实上,由叶片的气孔、枝条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潜育期1—2个星期,大多数在4—5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为发病盛期。气温低、树势强的情形下,潜育期长;反之潜育期短,发病快。在24℃—28℃的环境条件下,发病最为快速而严重。第一次染病后,以后每年均会发生,发病的程度与树势、天气及管理有关。温暖多雨、大风重雾、树势衰弱、排水不良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大发生。

⑵紫薇白粉病
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叶片、嫩梢和花序。受害部位产生白色粉霉层,后变为灰白色,常引起叶片皱缩、褪色,不能正常展开,枝条弯曲、畸形萎缩,花序扭曲、花蕾失色,严重影响到紫薇的正常生长和开花。病菌以菌丝体潜伏于染病植株的休眠芽中越冬,到了来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紫薇芽的生长,当气候适宜时菌丝体便开始扩展、蔓延,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的寄主植株的嫩梢、新叶和花序上,其分生孢子可多次重复发生再侵染。在通风透光不良、栽植过密的条件下,发病较为严重。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春季开始发病,6—9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以后病情逐渐减轻,11月后发病基本结束。

⑶石楠、枇杷红斑病
即石楠褐斑病,由丝孢目、尾孢属的枇杷褐斑尾孢霉(Cercospora  eriobotryae)引起,危害石楠、枇杷等观赏苗木。主要危害叶片,在华东和西南地区普遍发生,比如在湖南长沙、江苏苏州、江西南昌、安徽合肥、上海等地,每年的6—10月间发生均相当严重,是导致石楠球、石楠路篱、石楠大树生长不良的最主要原因,严重时造成植株全株叶片落光。叶上病斑呈圆形至不规则形,叶背病斑也比较明显,中央暗灰色,边缘淡褐色,最外缘有暗红色晕圈;病斑直径在0.5—1.5厘米之间,也有几个病斑汇合成不规则的大病斑;后期在叶片正面的病斑中央冒出许多小黑点,即为其病原菌子实体。病菌多在枯叶上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每年的6—10月间为发病盛期,一般多雨季节或高温潮湿时易发病。

⑷桂花褐斑病
即叶斑病,在南京、上海、杭州、合肥、武汉、南昌等地的地栽桂花植株上发生非常普遍。发病初期,叶面仅出现一些散生褐色斑,后期叶面病斑中央灰白色至浅褐色,形状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数个病斑结合到一块;病斑边缘红褐色至暗褐色,外具浅褐色晕,叶正面散生大量细小的灰黑色的霉点,这些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座及分生孢子;叶背病斑褐色;由于病斑的逐渐扩展汇合成大斑块,常常导致大量叶片枯死和脱落,严重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该病病菌以菌丝块在病株和落叶上越冬,次年4—6月份气温升高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并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侵染危害,继之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再次侵染发病。此病在4—10月均可发生,在植株上老叶发病比嫩叶严重。金桂品种最易发病,银桂品种次之,丹桂品种不易发病;植株生长衰弱或当年移栽的植株,易于发病;土壤板结、粘重,肥力不足、通风不良条件下,易发病、发病重;在7—8月高温多湿季节,病害可迅速扩展。

⑸ 南天竹红斑病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地栽、盆栽都有染病,发病严重时常导致叶片枯焦或提前脱落,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和观赏。病害通常从叶尖或叶缘发生,然后向叶心发展呈半圆形或楔形,严重时病斑可扩展至半个叶面,呈褐色至深褐色,边缘颜色较深,并有较宽的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上产生墨绿色污状绒毛。病菌以菌丝或子实体在病叶上越冬,借风雨传播,春季开始侵染叶片,染病严重的叶片春末开始脱落。该病在高温多湿、植株长势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8月份,发生比较严重的花木病害还有霉污病、藻斑病、猝倒病、黑斑病、流胶病、日灼病、叶肿病、病毒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