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文化 > 花卉美学 >

中华民俗植物考:柳 (Chinese Weeping Willow)

来源:那花园
】 2012-11-08 10:57
[摘要]柳树原产自中国北方,其无与伦比的适应性使之成为我国古往今来最普遍的树种之一。

   文/康素爱萝 图/来自网络

中华民俗植物考:柳 (Chinese Weeping Willow)
 

  清明已经过了半月余,盛京还是柳色遥看近却无的样子。农谚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而在东北要想看柳丝如帘绿渡窗,则是四月末的事情了。每到这个时节,柳树枝条才开始泛黄,长长的枝条上柳眼含青,尖顶拱出绿绿的嫩芽儿,而撩人的东南风也会徐徐吹过来,吹皱了一带春水,吹响了细柳流弦上的春日乐章。

  在我国古代,有寒食节插柳游春之俗。寒食节即现在的清明节。到了清明节这天,家家门前插上新鲜的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取生机勃勃之意。民间早就有“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再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祭祖、踏青、游春;青翠柳色把春天的美好憧憬带到了每个人的心野里去了。

  《诗经·小雅》采 薇 中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枝依依中已经隐着几分故人羁旅、游子远行的忧思,而据史册载,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代。这里有两个寓意:一是柳的适应性强,用它送给友人以喻无论漂泊何处都能枝繁叶茂;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

  今天看来,也许有人说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伤害,但古人与植物与大自然之间的亲近和崇敬,却不仅使植物物种进化发展、源远流长,而且更多了许多精神层面的慰藉和文化上的启迪。在科技不断进步,物种却不断灭绝的当下,这难道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件事吗?

  因地域和物候的差异,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没有清明戴柳和折柳赠别的体验;只记得,小时候柳枝返青,芽苞越来越饱满时,村里每个角落都会响起这样调子那样节拍的柳笛声。姥爷给我和小妹做的柳笛是小伙伴里吹得最响,也是最漂亮的,因为姥爷做好柳笛后,还会在上面刻上我的名字和一尾小草鱼或一只小黄鸡。有时,小伙伴们也会爬树折柳条编个柳条帽圈戴戴,不过那是学电影里的解放军和小兵张嘎呢。又或者,更多的人会忆起,小时候。柳芽还带些稚嫩的鹅黄时,就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提篮荷锄,去河边掳柳叶回来让外婆做柳芽饼了吧。

  嗯,啃着清香劲道的柳芽饼呀,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相关阅读:

   中华民俗植物考:茶(Tea Plant)

  中华民俗植物考:桃(P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