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文化 > 花卉美学 >

中华民俗植物考:艾蒿和菖蒲

来源:那花园
】 2012-11-08 11:23
[摘要]端午时节的艾草,植株挺拔,叶面仿佛刚刚覆了一层淡淡的白霜,散发着艾草特有的清香。

  by 康素爱萝

  端午已过数日,门上的艾枝已经枯了,但启门的一瞬间,还是会伴着一股朴实清苦的艾香扑鼻而来。 那是端午节的清早,特意从楼下看车大爷那里要的几枝茁壮的艾蒿,插在门旁,和手写的春联一起辟邪镇宅。仿佛自然与中国的节气从远古时形成的某种默契,端午时节的艾草,植株挺拔,叶面仿佛刚刚覆了一层淡淡的白霜,散发着艾草特有的清香。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古时每到端午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旁,悬于堂中。并用艾叶等时令植物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称为“豆娘”,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疫避凶。南方江浙一带更是至清明时就用艾蒿的毛茸茸的细嫩叶子制作成青团、艾饼等各种美食。

  在东北,大家都叫它“艾蒿”。小时候在乡下,好像家家菜园一隅都会种上几株艾蒿。一到端午,它们就被姥姥采下来,扎成束分别在门楣上、窗户旁,屋子中就有了清冽醒目的艾叶清香。听姥姥说:端午插艾蒿是用来避邪的,是不是避邪谁也说不好,那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不过用来驱蚊子还是很管用的。所以有时候姥姥还会把艾蒿晒干一些,等入伏蚊蝇猖狂时,便会在院子里把晒干的艾蒿点燃,用烟来熏赶蚊蝇。而夏天身上起小痱子痒得难过时,姥姥还会用晒干的艾蒿熬的水来擦,然后一觉醒来,小痱子们就全部逃跑了。 而在西北,艾被称作蒿蒿草,人们也会用艾晒干的浅灰色的细枝拧成草绳,老人们用来做抽旱烟的火廉子,多出的草绳,点着了,挂在门楣上一点,淡轻烟雾里的艾香,既驱蚊,又避邪。现在,驱蚊和止痒,早不用这样的土法儿了,但是这些关于艾蒿的乡间旧事回想起来,却令人有些欢喜非常。

  自然形态:

中华民俗植物考:艾蒿和菖蒲

  【中文名称】 艾

  【别 名】艾草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蒿枝

  【拉丁学名】 Artemisia argyi

  【英文名称】 Argy Wormwood 或者 Ay Tsao

  【科属分类】 菊科、 蒿属

中华民俗植物考:艾蒿和菖蒲

  多年生草本,高0.5~1.2m。茎直立,被白色细软毛,上部分枝。叶互生,中下部叶片广阔,3~5深裂或羽状深裂,裂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上面散生白色腺点,疏生毡毛,下面密生白色毡毛。头状花序钟形,长3~4mm,直径2~2.5mm,几无柄;总苞片4~5层,密被白色绵毛,边缘膜质,外层披针形;雌花长约1mm;两性花结实,长约2mm,紫褐色。瘦果椭圆形,无毛。花期7~10月。生于荒地、林缘,可栽培。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各省区。艾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中华民俗植物考:艾蒿和菖蒲

  菖蒲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除了艾叶还会悬菖蒲、于门、窗处。正所谓“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本草·菖蒲》载日:“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时人们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同时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宋代欧阳修就有词云: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

  古人在崇拜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把农历4月14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野生菖蒲不仅碧叶葱茏、根似白玉,挺水临石、清静高雅;培植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同时菖蒲还是我国传统园林造景中,池、湖沿岸不可或缺的水境植物。因此菖蒲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更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

中华民俗植物考:艾蒿和菖蒲

  【中文名称】 菖蒲

  【别 名】 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叶菖蒲、白菖蒲

  【英文名】calamus/flag/flagleaf

  【拉丁学名】 Acorus calamus Linn

  【科属分类】 天南星科、菖蒲属

中华民俗植物考:艾蒿和菖蒲

  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根状茎横走,粗状,稍扁,直径0.5~2cm,有多数不定根(须根)。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50~120cm,或更长,叶基部成鞘状,;叶基部有膜质叶鞘,后脱落。花茎基生出,扁三棱形,长20~50cm,叶状佛焰苞长20~40cm。肉穗花序直立或斜向上生长,圆柱形,黄绿色,长4~9mm,直径6~12cm;花两性,密集生长,花被片6枚,条形,长2.5mm,宽1mm;雄蕊6枚,稍长于花被,花丝扁平,花药淡黄色;子房长圆柱形顶端圆锥状,花柱短,胚珠多数。浆果红色,长圆形,有种子1~4粒。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原产我国及日本,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广布世界温带、亚热带。生于池塘、湖泊岸边浅水区,沼泽地或泡子中。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

  相关阅读:

  中华民俗植物考:柳 (Chinese Weeping Willow)

  中华民俗植物考:茶(Tea P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