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那花园花卉网 > 花卉文化 > 花卉美学 >

梅花鉴赏:一树独先天下春(2)

来源:那花园
】 2012-12-09 13:02
[摘要]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留下千古佳句《卜算子咏梅》,来赞颂梅花: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诗开头写的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留下千古佳句《卜算子·咏梅》,来赞颂梅花:

  卜算子 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此诗开头写的一株小小的梅花开在古驿站的断桥边。她多么寂寞呀,也无人去过问,更无人去赞美她。黄昏已降临,只好在那里发愁。这本来已经够凄惨的了,然而偏偏又遭遇上了一场风霜冷雨的残酷摧残,只有落得个"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下场。词人写梅花是表,其实他写的是自己。当时他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宋代,外有金人入侵,内有奸臣当道。他坚决主张抗金,满怀报国之志,却无人赏识,这本已够忧愁了,却偏又横遭政治风雨的袭击迫害,中途被罢免回归故里。一腔热血,满腹奇才,结果只能隐没野山,空对苍天,因此,作者其实是借梅花来抒发自己的牢骚和愤怒。

  几百年后,中国面临建国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巨大威胁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最艰难时期,毛泽东主席用梅花比喻中国人民,也用同一词牌赞美了梅花。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1961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在以往,儒家的观念认为:梅花是高洁守道的凛然君子,不畏严寒的刚毅雄杰。在陆游笔下梅花则是一副孤芳自赏,清高傲慢,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形象。然而,毛泽东《咏梅》一词更是把这种精神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毛泽东这首词前有段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动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做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之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表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与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又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最后,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 "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最早报春的使者,"俏 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畏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为结束,将诗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以功臣自居,而是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她脱离众芳,孤芳自赏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无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可见不但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梅花情有独钟,近现代的许多伟人,名人也与梅花有着不解之缘。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爱梅,并善于画梅,并将他的书斋命名为"梅花诗屋"。在中国沦陷于日寇铁蹄下时,为了表示不愿受屈辱,他蓄须明志,保持了民族气节。而当1944年他得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获得大捷时,他立即起身画了一支报春的红梅,并以"春消息"为题,表示对抗日胜利的期望。

  革命烈士方志敏也以梅花作为座右铭来勉励自己,他在卧室里挂有一幅自勉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柏白梅兰",以表示他愿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精神。

  鲁迅曾将梅花作了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中国真同梅花一样,看她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恢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了"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来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怀。

  陈毅元帅喜爱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深情地写下咏梅佳句:"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梅花不屈服,树树立风雪"来鼓舞大家。

  的确,梅花,尤其是红梅以其铮铮铁骨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许多高尚的品格,电影《海外赤子》中的插曲《我爱你中国》中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我爱你红梅品格……",就形象地比喻了中国人民具有红梅般的品格。

  由于梅花经常是顶霜傲雪地开放,因此,人们也常将她比作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如歌剧《江姐》中的插曲《红梅赞》,就表达了革命志士如红梅一样的意志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歌中唱到: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这首歌曾鼓舞了一辈又一辈,在和平年代人们学江姐 ,主要是把红梅的不畏艰难险阻,迎着困难上的这种精神用到了平凡的工作中。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不受一番冰雪苦,哪得梅花绽放","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谚语,目的在于激励有志之士,若能先吃一番苦,肯定会有甜上甜的最终目标。可见梅花还具有鼓舞人们争先上进的作用。

  推荐阅读:

  腊梅与梅花有何异同

  梅花文化和美学赏析